一零中文网 > 安迪浩子文集 > 十年

十年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安迪浩子文集 !

    一初次相识

    安生回到石桥镇的那一年,他十四岁。那天夜里,留给子君的唯一印象是一阵卡车发动机如闷雷般的轰鸣声。她分不清那是在梦幻里还是在现实中,给人一种如烟雨般朦胧不真实感。如同安生突然不曾预料的出现在了她的生命轨迹中。

    初二全班同学都睁着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讲台上那个羞涩的、茕独的他。他穿着粗布的衣裳,胀红着脸沉默的低着头--一个来自城市的贫穷男孩。老师让他向同学们介绍自己,他缄默了许久,终于声音颤抖着说出了简短的五个字--我叫苏安生。

    这就是安生留给子君的第一印象,宛如一个脆弱孤独无助的小猫。需要人的疼爱。

    同学们都不怎么喜欢这个习惯于沉默,不会表达,不喜欢交往的新同学。他独自一人坐在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久久的无人搭理。

    安生还清晰的记得那天,一个穿着一袭白裙,留着秀丽乌黑长发,脚上穿着一双纯百色球鞋的女孩轻盈的向他的座位款款走来。那时安生只觉得她象是天堂里飞来的天使,异常的清丽脱俗。

    女孩在他身旁的空位落座,随着她的入坐,一阵清香的风向他拂面吹来,其中夹杂着百合和蔷薇的暗香。安生顿时感觉自己正身处鲜花的海洋里,阵阵花香象拍击海岸的海浪一样扑鼻而来。

    女孩对他嫣然一笑,明眸皓齿,面容清秀。明亮的眼睛盛满了一汪柔情。

    你好,我叫子君。

    我叫安生。

    你为什么不说话。

    因为无人可以交流。

    那我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吗。

    恩,好。

    寥寥数语,就这样子君成为了安生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唯一的一个。

    安生回到石桥镇时已经是深夜凌晨,赶了一天一夜的车。破旧的家具物什堆满了整整一卡车,好似一座突兀的小山丘。四周是一片寂静般的黑暗,万物在安详中沉睡。

    那时子君正在自己家二层小洋楼里熟睡,依稀的听到如苍蝇般的嗡嗡声在耳际缠绕了片刻,然后消失。

    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石桥镇,去了城市。城市里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是父母可以想象的。跟随他们在城市中四处漂泊,迁徙过无数地方。换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因为生活的艰难和生意的不景气,更因为一直的贫穷,最终还是无从选择的回到了家乡。

    安生老家只剩下了一座破败的红砖瓦房,还是他爷爷遗留下来的唯一遗产。现在它已经象生前处于弥留之际的爷爷----喘着粗气,奄奄一息。他们家邻居是一栋华丽的二层小洋楼。他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好奇。他们家肯定十分富有。他轻易的想象出里面一定有宽敞豪华的客厅,有华丽的家具,有明亮温馨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柔软舒适的大床,有红木书桌,有许许多多的好看的书籍,洋楼后面还应该有个后花园等等。

    他当时并不知道那便是子君家。

    二两个人相处

    从十四岁到十六岁的两年多的时间,是安生人生中象阳光一样灿烂的日子,也是他一生中如宝藏般值得珍藏回味的时光。因为在那段时光他的世界里有了子君的存在。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不怎么喜欢这个性格古怪的男孩,他的许多功课都一塌糊涂,除了他的语文和英语成绩。每次碰到自己的老师和同学从来都不向对方问好,亦不和他们交流。班上的同学都说他爱摆冷酷。他只装作视而不见,漠然处之。唯有子君依然不顾舆论的和安生交往。

    初二开学不久,安生利用自己积攒多年的零用钱,在镇上二手车贩手中购了一辆旧单车。从此他的单车后座上多了一个人陪伴他每个午后黄昏。

    在温暖的暮春时节,夕阳燃烧的黄昏。他们疾驰在小镇无人的公路上。两旁远处的群山,连绵迤逦不断的在视野开阔处延伸,附近的野地里持续的飘来阵阵野花野草的清香,耳边是呼啸而过的风声,坐在后面的子君的长发和裙摆也随着风的拨弄而迎风飘扬。两颗年轻充满激情的心此时正沉浸在自由的渴望中。

    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不说话。仿佛是无声却胜有声。灵魂的相通是不需要太多语言的。有时语言太多反而会打破事物瞬间的美好。所以他们习惯于选择沉默。

    安生骑累了,子君双手撑在他的后背上轻盈的从后坐上跳下来。然后他们把单车停靠在路边,双双的坐下来看落日夕阳。路边的田野里清风拂面,金黄的油菜花在充满激情的快乐绽放,如同一个个孩子的笑脸。

    此时的太阳象一个燃烧得通红的火球,它附近的云霞也沾上了它的火色,形成绚丽夺目的火烧云,火红的云层在天际灿烂的欢笑涌动,照亮了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它们也被涂上了一层红彤彤的霞光。渐渐的太阳四周开始泛起一圈黑色的光晕阴影,太阳也缓慢的向山里面落去,起初是一个整圆,然后是半圆,最后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剩下天边云霞四周还泛着火光,不时的有一些寂寞的鸟群飞过,发出单调响亮的哀鸣,留下一阵空旷的回音。

    安生,天黑了。

    是啊。

    又过了一天。

    是啊。

    我们的一生是不是也是这样一直走到终点呢?

    也许。

    那些少年时的一些寂寞无聊的时光就这么度过,略带哀伤却又无能为力。

    他们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是文学,那时候他们最喜欢读的是小说,也偶尔读诗歌。一本一本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出来,不管是上课还是休息时间,无止尽的阅读,沉浸在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喜悦中。

    那时的安生好象只对文学感兴趣,其余的学科都不屑一顾,而子君却门门都是优异,一直都是班上的优等生,受到老师同学们宠爱。而安生依然充当着被人遗忘的角色,除了子君。

    他们每星期休假时间,都会到石桥镇的石桥上去郊游。

    石桥镇被一条蜿蜒流淌的长河所环绕,在镇东面建有一座石拱桥,是小镇的象征性建筑。相传是建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间,因为石拱桥的年代历史悠久,小镇的后人们就以石桥的名字来为小镇命名。石桥镇的镇名也由此而来。

    阳光晴朗的周末,仿佛心上也沐浴着阳光的气息。两个年轻的心也跟着活跃起来。安生脱掉脚上的布鞋,刺裸着脚走在粗糙的石桥桥栏上,伸展开双臂,如同一只小鸟在广阔的苍穹中展翅自由翱翔。

    他望着桥下奔腾东逝的河水。不禁想起了南唐后主的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昨夜小楼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个亡国的皇帝,望着已经不再属于自己的故国大好江山。心中有多少不能与人说的凄怅与感伤。

    一座六百多年前的石桥,让整个小镇也具有了古典的情怀。安生突然陷入历史的长河,缅怀伤感的深渊,仿佛时空转换回到了古代。正当他深陷思想的牢笼中无法自拨之时,子君不知什么时候也攀上了桥栏,唤着他的名字。他这才将思绪拉回了现实。

    子君看见安生在桥栏伸开双臂,象小鸟一样作出展翅飞翔的动作。她也脱掉白色的球鞋,爬上石砌的桥栏。子君脚步有些趔趄,于是安生在身后用双手握着子君的双手,他们俩面向着太阳,缓缓的向前迈着轻微的步伐。

    他们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青春如火一样的激情。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两人年轻的心中开始悄悄萌芽。

    那时他们最喜欢的诗人是海子。他们常常在一起咏诵海子的诗句。特别是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你知道海子是怎么死的吗?

    子君微笑的摇摇头,笑容象一朵洁白的花一样绽开。

    是卧轨自杀。

    那不是很凄惨!

    是,当呼啸的火车从自己身上飞速碾过,身体立刻分离成两半,人也顿时没有了知觉。如同睡着一样。

    你也想过会那样吗?

    有时候会想当自己不想再活在世间,该用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时候生活已经把我折磨得生不如死。

    安生第一次看到子君家的时候就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哪怕是能进去看一看也好。他的愿望终于在那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成为现实。

    那是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雨夜。疯狂的雨水从黑暗的夜空中倾泻而下,打在安生的头发上,脸上以及身体上的每一个部位。仿佛体内流淌的不是鲜血,而是冰冷的雨水。闪电不时的在天际划出,放射着骇人的蓝光,如同墙壁上的裂纹。他又一次被母亲关在了屋外。

    他望见子君房间还亮着灯,那橘黄微弱的光亮让他在这寒冷的雨夜增添了一丝暖意。突然,他看见子君房间的墙上有个模糊的身影在渐渐朝窗前蠕动。

    子君立在窗前看见正被雨水无情击打的安生,头发湿淋淋耷拉在脑袋上,冰冷的水珠在上面顺流直下。他瑟缩着身体,象一只受了伤的小狗,裸露着伤口,期待人的爱抚。

    子君朝窗外呼唤着安生:安生,到我们家花园后门去,我在那等你。

    当子君打开花园后门的那一刻,安生看见子君依然穿着白裙,长发垂在胸前,上面镶着几颗晶莹的珍珠,撑着一把雨伞嫣然的笑着,笑容里充满柔情。如同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象等待他到来的天使。

    和安生起初想象的完全一模一样,花园里栽种着大簇大簇的蔷薇和百合。即使在雨中也能清晰的闻到它们散发在空中淡淡的雅香。父母已经熟睡,他们纷纷脱掉脚上的鞋提在手中,进入客厅,然后脚步踏着缓慢轻柔的节拍上楼。

    子君的房间陈设同样与安生想象中完全吻合。有柔软舒适的席梦丝大床,有厚实暖和的棉被,有风格华丽的书柜,有红木书桌,有许多好看的书籍。子君叫安生先把身上的湿衣服换下来,她拿了她爸爸的干净衣服。子君在自己床上背对着安生坐着,安生换衣服的同时不时的看看子君的背影,脸上渐渐泛起一丝绯红,心里却如同冬天里的火把。

    那天夜里,他们的话特别多,仿佛一辈子也无法说完,但时间却无情的流逝。

    子君和安生并躺在柔软的大床上,他沉浸在子君的气息里。那种夹杂着蔷薇和百合的香味又一次将他全身挟裹,仿佛他正躺在一簇洁白散发着浓郁清香的花丛中,如此的甘愿沉湎下去。

    安生向子君诉说自己童年的往事阴影,他的家庭,他的伤痛以及他的愿望。

    为什么你不选择哭出来呢?

    童年每次遭受母亲的毒打,父亲都不会有任何的劝阻。从那以后,母亲打我,我从来不哭泣,除了第一次。

    为什么呢?

    因为知道没用。所以宁愿让自己坚强。

    我希望我以后可以走遍天涯海角。

    流浪。

    是,我知道自己无法停留,我要不停的走在路上。看看沿途的风景,然后告别,再去寻找。

    三分别异地

    愉快相处的时光总是显得局促和匆忙,如夜空中绚丽多彩绽放的烟花,虽夺目迷人,但却短暂易逝。安生和子君那些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全部浓缩在他们十四岁到十六岁的记忆中。每当他后来回忆起那时的记忆片段,画面都无比的温暖。心里也无不泛起点点怅惘,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

    中考那年,子君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市里的一所重点高中。而安生最终因名落孙山,选择了镇上的一所职业高中。从此他们被残酷的现实分隔两地。

    安生还记得为子君送行的那天,是夏末秋初的时节,炎热渐渐退去,秋意慢慢深浓。凉爽的秋风拂面吹在人们的脸上,心里也仿佛留有被风抚摩过的感觉,凉凉的。

    子君和父母站在路边车站等候去省城的长途汽车。她依然穿着棉布白裙和白球鞋,披肩的长发依旧在风中飘扬。她仍然是他心目中的守护天使。

    当着她父母的面,子君从自己的耳垂摘下一支掉坠耳环,又从自己的秀发中扯下一根乌黑的长发,然后递到安生的手中。

    留做纪念吧。

    接过耳环和发丝,安生从双肩背包里拿出一本精装版艾略特诗歌精选递给子君。

    听说你一直很喜欢她写的诗,一直在找,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攒够钱,跑了几家新华书店才买到。这个就算做纪念吧。

    安生看见子君注视着自己明亮的眼眸中泛起了浪花,汹涌翻腾,最后夺眶而出。一滴滚烫的泪花滴落在他的手心,暖暖的,带着子君的体温。给时节增添了些许暖意。

    虽然各自分隔两地,但他们的情谊一直靠信件维系着。子君的来信频繁,讲的都是她们学校里的事情,从她的信中可以看出子君对新生活的满意。

    安生的回信却相对的较少,大多都是倾诉的一些简短的心情碎片。有时则无只言片语,寄来的只有一张空白的信纸。子君理解他,知道他没有写字,是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但是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只好寄一封空白的信。

    安生依然断断续续的有信来,零散细碎的心情片段:

    子君,我不喜欢职业高中的生活,我也不喜欢这里的人。在这里,我连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终日陪伴我的只有无尽的孤独。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想交流的时候,却找不到任何人。你能体会当一个人即使是身处在人群中,还是感到一种无法名状的孤独。只因为他的心是孤独的。

    你知道吗?子君。你送给我的耳环和你的发丝,我象对待宝贝似的珍藏着。每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捧在手心看着她们,就象注视着你一样。我真的的好想你,子君。

    子君,还记得天下着大雨的那天晚上吗?我一个人站在雨中,让冰冷的雨水肆意的凉透我的全身,好让我的心脏结冰,那样我就不再会感到疼痛。

    那晚我真希望可以那样被冻死。有时候活着比死去更可怕。因为你的出现,我又从死亡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子君,我多么希望还能够和你一起躺在那张柔软的大床上,彼此都不说话,就那么静静的沉默,渐渐的遗忘了曾经的那些伤痛。仿佛时间在那一刻停止了走动。我们可以就那样慢慢的走到老,走到终点。

    安生的最后一封信比较长,子君知道他写这封信的时候心情已经低落到了极点,否则他不会写那么长。

    子君,我退学了。我彻底厌倦了这儿的生活。我不喜欢我的父母,我不喜欢我的学校,我不喜欢这里的一切。他们象一个牢笼似的,把我困住,令我窒息。我要离开这儿,到远方去。

    虽然我也不知道我该到什么地方去,但是我明白只有我不断的向前,才不会被生活谋杀。

    走的时候,我唯一可以带上的是你送给我耳环和发丝。除此之外,人世间的一切对我都不重要。我会把它们永远的带在身上,就象带着你一样,有了它们的陪伴,我也就不再感到孤单。

    我会经常回忆我们曾经那些在一起的相处时光,他将成为我这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最宝贵的财富。

    子君,你放心,我以后会回来看你的,你要在学校好好的读书,你跟我不一样,你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将来。

    好了,我该走了。期待我们的再度重相逢。

    安生

    从此,安生象一滴掉入大海中的水珠一样,在子君的视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杳无音讯。

    四再度重相逢

    在子君读大二的那年秋季,安生回到了石桥镇。从她父母那里得知了子君就读的那所名牌大学。

    那是一个深秋时节,校园里随处是烂漫的樱花树,灿烂绚丽的樱花瓣在晚风中四处飞舞,遍地留香。把整个校园都给映红了,宛如穿上了红彤彤的秋装。顿时,那些如风般的往事又一次流转席卷而来。许多年过去了,她们却在脑海中清晰得似昨天。

    安生站在子君的宿舍楼下的樱花树丛下等她,许多花瓣飘落在他的头发上和肩上,那一片片清香的瓣儿就象子君昔日的笑脸。

    子君后来回忆起那天,那天的安生就象自己第一次见到时一样,沉默着低着头,穿着从旧货市场买来的廉价劣质衣服,面容上流露出落寞的神情。依然是那么的贫穷,孤单而又无助。

    安生看见子君和那个英俊的男孩一起走出宿舍楼,向他这边走来。子君依然面带着他所熟悉的微笑。

    安生,这是我的男朋友,浩。

    男孩也微笑的看着安生,如阳光一样灿烂。一个干净帅气的大男生。是子君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子君把安生单独带到学校的学生食堂,为他买了一些加热过的熟食。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吃。长期的四处漂泊,令安生过早的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在外面的这么多年,他尝得最多的是饥饿。

    他对她诉说这几年来的经历。

    他在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后去了广州,一开始在一家鞋厂里制鞋。还没到一个月就彻底厌倦了,于是辞职离开。之后就一直四处漂泊,辗转千里。在这之间换过无数次的工作:给酒吧打工、替餐厅洗盘子、卖过报纸、做过苦力、也拾过垃圾等等。

    有时连续几天都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睡觉。饥饿、贫穷、孤独始终是那段时期的生活主题。

    子君看着安生额头上生出的如蚯蚓般粗糙的皱纹,面容消瘦,双眼无神,头发干枯缺乏营养。他已经不再是她十四岁时所认识的安生了。她用手轻轻的托起安生的双手,怀着怜惜的表情抚摩着他手掌上的老茧。眼里又一次蓄满了晶莹浪花,如同那一次送别。

    累吗?

    心累。

    为什么不停下来呢?

    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停留。

    家呢?

    家不是最后的归宿。

    以后有什么打算?

    走到哪算哪。

    决定了就这么一个人?

    是。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人再值得我去爱。

    之后安生又一次离开,又一次消失在子君的生命中。

    五最后的告别

    在之后的几年中,安生依然过着漂泊的生活,去过西藏、青海湖、西双版纳、贵州、新疆内蒙古大草原、神龙架等地。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每到一个城市就给杂志社或报社写些小文章,利用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然后徒步辗转下一个城市。

    安生24岁的年末,他又一次回到了石桥镇。多年过去了,物似却人非。父母虽还在,但子君的家却已换了新主人。他费尽自己的唇舌才从父亲那儿打听到子君在省城的新住址。

    安生通过父亲提供的地址,找到子君新居所在的小区。在物业管理人员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子君的新家。

    在子君打开门的一瞬间,安生看见了一个少妇打扮的雍容华贵的女人,脑后的头发被盘成了一个髻。客厅里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跟一个男人玩耍。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她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守护天使。

    岁末的城市大多是喧闹和繁华的。多少有些空洞的感觉。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中飘起了细碎的雪花,那些雨的精灵们,从天空中轻轻的翩然飘落下来,粉饰着这早已被物质装饰的石头森林。

    子君牵着女儿如君的小手和安生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依然象多年前一样不说话,沉默的双双向前走。仿佛是他们一开始就拥有了这种默契。

    子君在大学毕业后和浩结婚,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如君就顺利出生了,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女儿穿着跟她母亲少年时一样的纯白棉裙和白色球鞋,乌黑的长发。同样拥有她母亲青春时代的清纯脱俗,美丽动人。

    突然女儿如君拉着子君的手,激动的指着街边的麦当劳餐厅。

    妈妈,我要去吃汉堡包。

    他们在临街落地窗的位置入坐。女儿要了汉堡包之后就和临桌的几个小朋友到外面的雪地上玩耍起来。

    他们都只要了大杯的可乐,但谁也没有去喝。彼此面对面的坐着,注视着对方,依旧沉默。

    因为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始终的穷困潦倒。他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如同一架被过分使用的机器,由于过甚的磨合,而导致未老先衰。一直穿着廉价的衣服,头发蓬乱,动作开始迟缓,脸夹消瘦得突出了颧骨,嘴角边长满了如杂草般浓密的络腮胡子。双眼向眼眶中凹陷,眼神无光。

    最后,子君终于打破了沉默。

    安生,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有自己的归宿。

    我知道。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金钱、权利、名誉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从来就没有看重过它们。子君,你知道吗?我想要的也许是我再也得不到的东西。

    那你这次回来

    只想最后见你一面,然后和你作最后的告别。

    你还要继续漂泊?

    是,我没有选择。我的灵魂让我无法停止。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已经似如鹅毛。那是那年的第一场雪。

    子君突然接到了浩打来的电话。

    浩在家把晚饭做好了,叫我和如君回去吃呢。她淡淡的说。

    他对她默然的点点头。

    子君立刻叫服务员结帐,然后转头看了安生最后一眼。后来安生所有对子君的回忆都在这一眼中定格。

    子君冲到大雪中牵起女儿的手在他视线中离去。他注视着她们背影渐渐的消失在茫茫大雪之中。须臾间,一滴沸腾的泪珠从眼角划出,垂直的滴落在冰凉的地板上,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泪花。

    子君留给他的耳环和发丝在多年前的漂泊流浪生涯中早已遗失。他一直不愿意承认,现在终于可以在自己心底说声告别了。

    他们从最初的相识、相知、相处、然后的分别、重逢、到最后的告别,整整十年。

    2009年2月2日